二〇一八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也是山東電視劇誕生四十周年,同時也是中國電視劇誕生六十周年。站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山東畫報社對山東影視傳媒集團進行了采訪,策劃了《山東出名劇——回望魯劇四十年》專題,回望魯劇四十年發展之路,以期從一個側面和切口回溯改革開放以來山東文化繁榮發展的一瞥。感謝山東畫報社對山影的支持,對魯劇的關注!
《山東出名劇——回望魯劇四十年》專題二:
“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新時代文藝發展的動力。一直以來,魯劇在保持“必出精品”的基礎上,不斷探索、開拓新的題材類型、新的影像風格、新的運營模式,承擔起了藝術創新的職責和擔當。
從20世紀80年代初的《武松》《今夜有暴風雪》《高山下的花環》,包括與香港合拍的電視劇《八仙過?!?,山東電視劇從發展伊始就給廣大觀眾呈現的是新鮮的前所未有的藝術體驗,在中國電視劇發展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2002年,在央視一套播出的電視劇《誓言無聲》,開創了諜戰劇的先河;2003年,《大染坊》首次在電視劇創作中把敘事焦點對準民族資本家;2012年,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知青》,是電視劇史上第一部全景式展現知青群體的作品。2016年在央視一套首播的電視劇《安居》聚焦民生熱點,充滿人文關懷,獲得了“新時期中國棚改第一劇”的美譽……
40年的時間里,魯劇的探索從未停息。尤其在最近幾年,為了適應快速變化的電視劇市場,贏取持久的受眾注意力,魯劇在保持基本風格和嚴格標準的前提之下,開始進行了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試水。
《瑯琊榜》劇照
傳統魯劇作品多為各種社會現實題材或者傳統經典改編而來,主題嚴肅莊重。而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的發展,電視劇已經不局限于客廳,多屏觀看成為常態。網絡時代的受眾群體也不斷趨近于年輕化,而在經過了美劇、韓劇、日劇和各種國際大片的洗禮之后,他們的欣賞習慣、審美品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此,魯劇開始打破傳統局限,嘗試一些時下熱門的IP小說。海晏的小說《瑯琊榜》首發于“起點中文網”,在各大小說網站都擁有超高點擊率,在經過精心打造之后,迎來了口碑爆棚。而這些題材和形式的策劃和選擇也并非憑空而來,魯劇的制作多年以來形成了科學高效的項目運作機制。緊跟時代、求變求新是每個項目上馬的先決考量標準,從項目立項開始,組織相關人員就對項目的創新度、可行性、風險性進行論證,廣泛征求包括電視臺、發行人員、普通觀眾在內的各方面意見,科學決策,避免項目的盲目上馬,規避市場風險?!斑M入全媒體時代后,策劃部門盡量充分掌握影視市場各個環節的大數據,以此作為決策上的重要參考,最大限度避免經驗主義的弊端。經過幾十輪論證的項目比比皆是,胎死腹中的項目每年差不多有上百個。經過大浪淘沙,最終能與觀眾見面的項目無論在題材選擇、風格創新方面,都是能經得起市場考驗的?!鄙綎|影視制作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吳雪松在接受《山東畫報》記者專訪時說。
上海電視節盛大舉行, 《瑯琊榜》喜摘兩項大獎
精心的制作和大膽的創新,讓魯劇精品頻出(楊超 / 攝影)
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觀眾審美水平的提升,單純的主旋律電視劇已經越來越給人以枯燥乏味之感,無法滿足當下受眾的需求。為此,魯劇創新表達模式,在主流題材的電視劇中加入了輕松幽默的元素,試圖在活潑詼諧的氛圍中將主流價值觀傳達給受眾?!陡改笎矍椤分v述了貧民出身的海軍軍官江德福和資本家小姐出身的安杰相識、相知、相愛和相守50年的愛情生活。江德福和安杰由于家庭背景、文化水平等的巨大差距,兩人之間充滿戲劇性的矛盾摩擦經常令人啼笑皆非,劇中人物的語言差異,尤其是各地方言的混用,也使該劇笑點不斷?!恶R向陽下鄉記》以山東某地“第一書記”進村掛職為切入點,講述了貌似“不靠譜”的小公務員馬向陽的鄉村奇遇記。不同于以往正劇“紅專正”的形象,魯劇塑造的人物平實生動又詼諧幽默,在很大程度上拉近了與受眾的心理距離,在保持其原有的主流價值觀的同時卻讓現代受眾更為容易接受。
不僅在題材選擇和表達形式上不拘一格,在播出模式上,魯劇也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端麃砹?,請閉眼》由孔笙監制、侯鴻亮制片、張開宙執導,霍建華、馬思純、張魯一等主演。這樣一部由黃金團隊創作、以熱門IP為基礎的網劇,除了本身的探案言情新類型外,也開創了行業內的一個新記錄:首部反向輸出到一線衛視的網絡劇。相比以往國產劇以衛視平臺為主、網絡播出跟進的制作播出模式,《他來了,請閉眼》是國內首部由網絡平臺主投并參與制作,成功登陸一線衛視的影視劇集,在國內首度打造“互聯網+電視劇”播出的平臺模式。
創新的模式離不開創新的人才。在大力傳承精品意識同時,山影還大膽啟用年輕人走上重要崗位,為魯劇的創新基因帶來了“清渠活水”。年輕人思維活躍,想法多、有激情,但缺點是經驗不足,缺少練手的機會,為此,山影的領導層充分發揮“傳幫帶”的師徒傳承機制,讓年輕人參與甚至主導各種影視劇制作項目,以學代練,學練結合。也因為有老一代編劇、導演把關、指導、糾偏,年輕一代得到了在試錯中成長、成熟的機會。
四十載的春華秋實,魯劇不變的是對精品意識的追求和堅持,變化的是表達方式和題材類型。創新就意味著爭議和風險,但也意味著突破和蛻變。不破不立,堅守與突圍原本是一對矛盾體,也正是這種敢于突破自我、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使得魯劇在浩瀚的影視海洋里熠熠生輝,不斷綻放新的光彩與力量。